信息快讯 > 宏观要闻 > 正文

基差贸易模式助力玉米产业转型升级

2018-12-10 来源:期货日报
宽屏阅读 字体大小: T | T

  当前,基差贸易在服务实体经济与现货产业方面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月7日,大商所支持的“2018年山东玉米及玉米深加工行业市场研讨会”在济南举行。针对目前国内玉米产业链现状,与会嘉宾表示,随着国储玉米库存的明显下降,玉米价格有望进一步抬升,合理运用玉米基差进行贸易迫在眉睫。

  “基差贸易就是期货和现货的价格差,但前提一定是期、现货价格同步。”北大荒粮食集团王献东在会上说,基差贸易的本质是定价机制的转变,由原来一次定价,转为两次定价。第一步定“基差”,第二步定“期货价”。因此基差定价方法解决了远期现货贸易的定价机制问题,会较多应用在远期现货贸易中。他还表示,基差贸易为行业提供了一个价格标准,同时也彻底解决了农民卖粮难和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中,推广玉米基差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虽然受利于豆粕基差,市场对玉米基差的认可度较高,但是对基差的基础知识掌握有限,无法全面深刻了解基差贸易的基本逻辑与现状。”在王献东看来,现货企业当中原有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和现有的基差贸易模式并不匹配,同时,企业对相关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仍不完善,这都是在推广玉米基差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交易总经理赵松介绍,盛泰药业在今年8月份率先在行业内进行了玉米基差公开报价,并且在11月份第一次成交了玉米淀粉下游产品(麦芽糖浆)的基差业务。这是以玉米淀粉期货合约为基础成功完成的首个基差业务成交案例,对玉米淀粉基差在全国的探索具有引领作用。

  具体谈及如何分析玉米淀粉基差走势,赵松认为,从短期来看,基差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当地现货市场供需的实际情况;从中长期来看,则需要关注供求关系所呈现出的规律性与季节性变化。“从实际操作来看,需要对企业原料情况,企业加工利润、开工率,企业淀粉库存、需求等进行统计跟踪,以及对当地市场的历史基差的研究做出季节性的判断。”

  据了解,大商所今年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7场玉米产业基差贸易专题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此次会议则是收官之作。截至目前,大商所86个“保险+期货”主模式项目中,超过50个项目已经完成了基差贸易合同签订工作,其中,参与合同签订的企业包括中储粮吉林开安直属库、北大荒粮食集团、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和一些地方中小型企业。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通过基差贸易,农民“卖粮难、卖价低”等问题得到解决,并且也帮助企业提前锁定了粮源。


转载声明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亦不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入市依据。凡据此入市者,风险和责任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该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者不希望被转载的,请发送邮件到website@citicsf.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