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快讯 > 宏观要闻 > 正文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董战峰:推动ESG绿色投资,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2025-11-02 来源:财联社
宽屏阅读 字体大小: T | T

财联社11月2日讯(记者郭松峤)10月31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财联社主办,财联社政经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财联社企业ESG论坛在京圆满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上市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的众多代表,各方围绕ESG发展深入交流,分享了一系列前沿解决方案与成功实践,为业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image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研究员董战峰发表了题为《加快健全ESG体系,助推美丽中国建设》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在当前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战略阶段,ESG不仅是企业提升现代治理水平的有效工具,更是支撑国家战略、引导绿色资本配置和接轨国际规则的关键“抓手”。

董战峰强调,ESG已正式进入国家政策议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升企业治理能力与竞争力;二是促进资本市场进行绿色、有效的资本配置;三是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四是在国际规则对接中体现中国的制度型开放水平。

他指出,要发挥ESG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关键在于构建本土化的ESG体系,使其立足于中国国情并与国际规则衔接,最终确保工具“能用、好用、有效”。他观察到,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再到市场主体,一个积极的ESG生态体系正在快速形成。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等部门近期密集出台了相关准则与指引等,而全国已有十余个省市在评价标准、数据平台等方面展开了多样化探索,例如苏州工业园建立了园区层级的ESG评价体系。

董战峰将国内ESG发展划分为萌芽、探索和深化三个阶段。他认为,目前ESG建设已进入“快车道”,正从框架搭建迈向实践落地,其核心驱动力之一是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他特别提到,生态环境部已构建起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制度框架,并正在对全国约9万家企业开展披露质量评估。

同时,他也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首要问题是ESG评级机构的评价标准不一、存在结果分歧现象,这源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及可能存在的数据质量和利益冲突问题。此外,信息披露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对不同行业的差异性考量不足,ESG投资市场渗透率仍较低,以及“漂绿”现象的存在,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机遇与挑战,董战峰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的六大重点任务。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当务之急是制定统一、规范、可量化的披露标准和投资评价体系。二是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监管执行力度,并做好ESG信息与绿色金融、税收等政策的衔接,为企业提供应用场景。三是提升评估评级的科学性与公信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级模型,并大幅提升评级过程的透明度,防止“漂绿”。四是推动ESG绿色投资:加强对ESG理念的推广,鼓励产品创新,并健全投资风险管理体系。五是强化科技赋能:利用大数据、AI和区块链(IR)等技术提升数据挖掘、分析和溯源能力,同时在制度上保障企业数据安全。六是建立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加强跨学科的ESG人才培养,以应对当前的人才短缺问题。

最后,他总结道,健全ESG体系需要“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有效激励与严格监管并行,并在此过程中融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通过持续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转载声明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亦不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入市依据。凡据此入市者,风险和责任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该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者不希望被转载的,请发送邮件到website@citicsf.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