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快讯 > 宏观要闻 > 正文

株洲北斗时空信息产业破170亿, “像造车一样造卫星”成降本破局关键|新型工业化调研行

2025-11-19 来源:财联社
宽屏阅读 字体大小: T | T

财联社11月19日讯(记者 郭松峤)一个规模已突破170亿元的北斗时空信息产业集群,正在湖南株洲加速崛起。财联社记者随工信部“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湖南站发现,从2021年底产业园落地前的一片空白,到如今构建起从整星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株洲仅用了约四年时间。

更引人注目的是,2025年上半年株洲北斗核心产业增速达34.37%。目前当地已聚集链上企业170余家,初步形成从部组件研制、星座运营到终端制造与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北斗园区看株洲”的品牌效应正加速形成。

降本增效,“像造车一样造卫星”

今年5月,由赛德雷特完全在株洲自研自造的“XR-11”遥感卫星成功发射。

image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这颗商业卫星制造基地出厂的卫星,创下了中国商业航天遥感卫星8小时下图的最快纪录。

据赛德雷特生产部部长杜洋介绍,与同类公司相比,公司的优势是通过更优化的结构设计,让卫星更轻量化,降低发射成本。

“商业卫星发射费用以公斤数计算,按6万元-8万元/公斤的费用计算,‘XR-11’卫星的发射费用为1000多万元。“杜洋介绍,考虑到该卫星比同类卫星要轻100多公斤,发射费用节约明显。位于株洲的卫星智能AIT工厂已具备年产150颗以上微小卫星的批量化研制能力。

杜洋还介绍,赛德雷特已打造柔性化平台,据不同载荷调整平台。这种情况下,平台如同搭积木一样能任意变换,灵活度得到巨大提升。

image

面对商业航天领域高企的研制与发射成本,规模化与标准化成为破局关键。

“我们一直在探索卫星轻量化,通过集成化设计、标准化制造来降低研制成本。”刘正峰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标是“像造车一样造卫星”,汽车只有上了规模才能产生利润,卫星也一样,只有规模化才能把成本降下去。他对记者透露,通过系列创新手段,单个卫星成本有望下降50%以上。

在商业航天领域,除研制成本外,发射成本同样是制约产业化规模的关键因素。

据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商业卫星的发射成本约为每公斤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1万元)。多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行业正致力于将单位发射成本逐步降至3万至5万元人民币/公斤以下。

在这一背景下,赛德雷特通过结构优化将“XR-11”卫星重量控制在135公斤,实现了发射成本的有效控制。

“当前的主要瓶颈仍集中在火箭领域,包括运载能力、发射规划与频次均存在提升空间。”刘正峰进一步强调,推动商业航天、特别是民营航天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仍需在行业规范与准入机制上进一步完善。

“株洲当时想打造北斗产业集群,和公司发展阶段正好契合。”赛德雷特副总经理刘正峰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正是公司决定将总部从深圳迁至株洲北斗产业园的主要原因。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和公司卫星研制紧密相关,通过北斗产业,能把上下游企业引进来,形成规模化全产业链。如今,园区内已聚集北斗关联企业17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100家。

产业集聚效应直接体现在产值上。截至2024年,株洲北斗时空信息产业集群规模已超170亿元,同比增幅达38%,其中北斗核心产业规模突破40亿元。

更引人注目的是,2025年上半年该市北斗核心产业增速高达34.37%,在全国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一。

创建北斗产业投资基金

株洲北斗产业的超常规发展,离不开其独特的“厂所结合”产业生态。

“公司积极参与共建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还牵头组建空天技术创新孵化中心和创新联合体。”杜洋向财联社记者介绍,赛德雷特已深度融入当地创新体系,与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关系,以弥补自身试验设施与研发资源的不足。

这种制造与研发的紧密互动,正是株洲作为老牌工业重镇的底色。目前,株洲各类创新平台已突破1000家,为北斗等新兴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政策的精准支持为产业起飞提供了重要助力。

“当地政府提供了宽松的营商环境和有力的资金扶持,让我们在2年内就把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建设落地并投入运营。”刘正峰对财联社记者坦言。

此外,株洲还创建了北斗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构建专项债、银行项目贷、产业基金等多元资金支撑体系。

财联社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在应用端,株洲已实现年产20万台新能源汽车、公交车、物流车标配北斗系统,并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列车安全防护防控系统。

株洲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株洲按照国家产业发展导向,立足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前瞻性布局北斗、低空经济、新能源装备“新三样”产业和人工智能、功率半导体、永磁动力等一批未来产业,取得积极成效。北斗产业从无到有、聚势成链,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永久落户株洲。

随着工信部与湖南省政府部省协同机制的强化,株洲这座“动力之城”正凭借其深厚的工业底蕴和精准的产业布局,在北斗新赛道上蓄积着新一轮的爆发动能。

转载声明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亦不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入市依据。凡据此入市者,风险和责任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该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者不希望被转载的,请发送邮件到website@citicsf.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