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公司专题 > 正文

中国生猪生产、贸易和消费概况

2020-08-31
宽屏阅读 字体大小: T | T


1、中国生猪生产概况

养猪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我国商品化生猪产业得以飞速发展。2001年我国猪肉产量突破4000万吨,达到4184.5万吨,是欧盟的近两倍,美国的四倍,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0%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达2045.0万头,猪肉产量4255.0万吨。从区域看的话,四川生猪产量居于首位,2018年出栏6638万头,占比9.6%,其次是河南省6402万头,占比9.2%,之后陆续是湖南、山东,分别在5993万头,占比8.6%,5080万头,7.3%,再者湖北、河北、云南等省份。

1.png

从趋势上看,1996年至2013年我国猪肉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14年起产量逐渐下滑,受消费结构、蓝耳病、环保限产整治、非洲猪瘟影响总体上呈下降态势,从生猪存栏量看,截至2019年11月我国生猪存栏19457万头,同比下降39.8%,能繁母猪存栏更是经历了自13年开始持续的下降,到2015年4月跌破4000万头,最新统计数据2020年3月,能繁母猪存栏仅2001万头,同比下降34.6%。其中2019年产能大幅下滑主要受非洲猪瘟影响。

2.png

我国国内生猪养殖企业较多,行业龙头为温氏股份、牧原股份、雏鹰农牧、天邦股份、正邦股份、大北农、中粮肉食、唐人神等。其余生猪养殖企业还包括:宝迪集团、金锣集团、双汇股份、佳和农牧、铁骑力士等等。

3.png

4.png

2、中国生猪贸易概况

国内贸易方面,生猪物流流向比较清晰。简单概括为由四川,河南,湖南,山东等养殖大省流向东南沿海的人口密集区以及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省份。即四大产区(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供应三大销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具体而言,西南主产区(四川、云南)和长江中下游主产区(湖南、两广)在供应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是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来供应;环渤海经济圈是华北和东北地区在供应。由于冷链运输技术不发达,我国猪肉贸易以生猪运输为主,新鲜猪肉主要满足产地当地需求,小量以冷鲜冷冻肉的形式就近外销。而这样一个供需格局就会导致在某些情况下部分地区区域性的缺猪,而导致区域性的猪价异动。

就部分主产省份而言,湖南的生猪65%在本地消费,其余35%全部跨省供给,主要流向广东、上海、香港、澳门等地。山东省外销的主要市场是上海、广东、海南等省份。而广东作为我国国内生猪流入最大的省份,平均每年要从外省调运3000万头以上生猪。

国际贸易方面,除仔猪外,我国生猪进出口头数大致持平。而猪肉贸易总体处于逆差,猪肉出口量极少,主要是出口中国香港。2019年我国猪肉出口3.5万吨,猪肉进口方面,由于我国猪肉消费需求巨大,国内猪肉产量不能满足需求,加之外国猪肉价格较低,猪肉进口整体较高,在2015-2017年迅速增长,到2019年,猪肉进口136.4万吨,同比增长13.4%。其中,2019年我国猪肉主要从西班牙、德国和加拿大进口,分别占当年我国猪肉进口量的18.9%、17.6%和15.0%。

5.png

3、中国生猪消费概况

2013-2018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同样的人均猪肉消费量也随之呈现出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现象,同时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趋于稳定,但仍是我国需求最大的肉类产品。2013年中国人均肉类总消费量为32.8千克,其中人均猪肉消19.8千克,占比达到60.4%,而2018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总量为38.5千克,其中人均猪肉消费22.8千克,占比59.2%,较2013年小幅下降。2013-2018年间,人均肉类消费总量增长17.4%,而人均猪肉消费量增长15.48%。

6.png

2003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大体保持稳定,但比例不断下降,而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迅速增长。就2018年肉类消费数据来看,城镇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总比重在55.4%左右、牛肉占比6.6%、禽肉占比24.0%、羊肉占比3.6%、其它肉类占比10.4%。农村猪肉消费则在64.8%左右、牛肉占比3.1%、禽肉占比22.5%、羊肉占比3.0%、其它肉类占比6.6%。未来3-5年,猪肉消费比重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城镇猪肉消费占比将进一步降至50%,农村猪肉消费也将降至60%左右。

7.png

8.png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