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
1、棉花期货仓单:5月12日棉花仓单总量12075(-60)张
2、棉花商业总库存382.23万吨,环比上周减少12.39万吨
3、CFTC美棉基金:截止5月6日仅期货非商业基金净多占比增至-4.6%,总持仓由减转增
4、中棉行协调研|坯布:织布厂订单平均排期到6月初
5、截至5月6日当周,ICE原糖投机净空持仓为55461手,较上周增加8965手
行业资讯
棉花期货仓单:5月12日棉花仓单总量12075(-60)张
据郑州商品交易所,2025年5月12日棉花仓单总量12075(-60)张,其中注册仓单11406(+124)张,有效预报669(-184)张。
棉花商业总库存382.23万吨,环比上周减少12.39万吨
据mysteel,Mysteel调研显示,全国商业库存呈下降态势。截止2025年05月09日,棉花商业总库存382.23万吨,环比上周减少12.39万吨(减幅3.14%)。 其中,新疆地区商品棉288.45万吨,周环比减少12.77万吨(减幅4.24%)。内地地区商品棉44.75万吨,周环比增加0.61万吨(增幅1.38%)。 整体上看,进入五月市场交易有所放缓,部分纺企开机有小幅调整,市场整体保持刚需补货为主,预计下周全国棉花商业库存将继续保持减少趋势,降幅或放缓。
CFTC美棉基金:截止5月6日仅期货非商业基金净多占比增至-4.6%,总持仓由减转增
据CFTC,截至5月6日当周,CFTC美棉仅期货非商业持仓基金多头64851(-493)张,由增转减,空头74927(-2155)张,连续第六周减少,ICE总持仓219537(+8932)张,由减转增,净多占比-4.6%,环比增1个百分点,同比减8.4个百分点。
中棉行协调研|坯布:织布厂订单平均排期到6月初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第104次对全国主要棉纺织相关市场进行大调研报告-坯布市场:
1、白坯布:近期纯棉布市场产销有所下降,受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影响,出口订单快速下降,纯棉布集聚区的工厂开台率下降,且低于去年同期。内销订单未见起色,需求仍疲软。目前,织布厂订单平均排期到6月初,差异化产品销售好于纯棉产品,多出口日本、韩国、欧洲等市场,常规产品订单量小,议价空间小。坯布库存处于中高水平,去库存压力较大。未来纯棉布市场前景不明朗,企业家信心受挫,预计价格走低。
2、色织布:近期市场整体偏缓,开机率相较节前变化不大,订单以小单为主,新增订单不足。节后上游原料价格有所上调,棉纱价格相对平稳,企业面料产品价格基本持稳,局部有所松动,经营持续承压,受下游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企业原料仅维持刚需采购。企业对后市信心有限,预计短期内市场会延续现状。
3、牛仔布:近期牛仔纱价格弱势下降,纯棉10英支OE纱的出厂价格为13700元/吨,靛蓝染料价格维持在4万元/吨。出口企业开工率较高,加快生产节奏,但外销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订单较少,下游市场观望情绪明显。内销市场相对较淡,产品库存量增加。未来市场情况暂不明朗,短期内预计不会有太大改善。
截至5月6日当周,ICE原糖投机净空持仓为55461手,较上周增加8965手
据泛糖科技,截至5月6日当周,ICE原糖期货+期权总持仓为928094手,较前一周减少8254手。投机多头持仓166137手,较前一周增加5945手;投机空头持仓221598手,较前一周增加14910手;投机净空持仓为55461手,较上周增加8965手。
市场观点
机构观点:开割前产区天气良好,天胶供增需减明确
橡胶主力合约盘面窄幅震荡。机构一报告分析指出,总结(震荡偏弱):宏观利好对胶价支撑有限 后续供增需减逻辑明确
认为目前宏观环境的缓和对胶价支撑有限,随后续开割上量,以及关税带来的内需衰减逐渐体现在实体经济数据上,橡胶板块的供增需减仍然比较明确。在关税胶价深跌后,当下的估值压力不大,但胶农仍然有充沛的利润,认为后续胶价仍然存在下探完全成本以减弱胶农割胶积极性的可能。
机构观点:短期郑棉基本面较大压力,关注中美经贸谈判进展
郑棉盘面低位反弹。机构二报告分析指出,需求淡季叠加关税扰动,内外棉价弱势整理。4月以来,由于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国内纺织服装出口预期走弱,带动郑棉价格快速下跌后低位盘整,而加征关税后对于美国经济预期的担忧也导致外盘棉价持续低位。此外,近期印度、巴基斯坦两国的地缘冲突加剧也对未来两国新季棉花产量及出口情况形成干扰。从基本面来看,国内棉花供应较为充足,全国棉花商业库存保持高位,同时新季棉花播种已基本完成,种植面积小幅增加。需求侧来看,“金三银四”表现不及预期,5月进入下游需求淡季,纺织企业面临较大压力,棉纱销售疲弱,企业补库意愿不足。海外方面,美国新棉播种顺利,主产区得克萨斯州迎来降水,播种进度处于近五年偏快水平,从美棉出口进度来看,据USDA数据,自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美棉累计出口同比仍减少4.9万吨,减幅3.2%,其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巴基斯坦、越南等国进口占比有所增加,中国进口占比减少。向前看,北半球新季产量预期相对乐观,在需求好转信号尚未出现的背景下,短期基本面较大压力,关注中美经贸谈判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