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23日讯(记者郭松峤)盐穴储气库声纳测腔仪、智能城市能源供给模型、智能巡检机器人……5月19日至23日,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财联社记者现场获悉,这是世界燃气大会创办近百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大会还设置近百场论坛活动和超过5万平方米的技术展览。
在北京燃气展台,一款行动敏捷的机器狗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区别于常规款式,这款机器狗头顶位置有一套雷达系统,可探测周边环境。
记者了解到,这款名叫“巡检精灵”的机器狗专门为社区燃气巡检场景量身定制,可以突破传统燃气巡检局限,搭载的高精度传感器装置能精准捕捉微小燃气泄漏,实现泄漏隐患“早预警”,有效确保社区燃气安全。“巡检精灵”可深入社区稳定执行安全巡检任务,凭借高效巡检和隐患识别能力,可大幅提升巡检效率。
在展厅,“三桶油”也展示各自亮点。在中国石化展台,工作人员通过页岩气勘探开发一体化展览模型,向观众科普页岩气从地下4000米开采出来的全过程。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互动体验区,一套覆盖全国油气基础设施的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成为焦点。该交易平台可以实现“需求发布-路径智能匹配”全流程快速响应,提高资源调配效率。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管网”)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安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该管容交易平台是集团首个面向客户的交易系统,参考淘宝模式建设,能让更多用户更便捷使用基础设施。他举例称,在集团成立前,一方气从新疆输往上海,最多要经过7家管道公司,现在通过此一交易平台,相当于客户“买一张票”就能简化提货流程,也降低了能源使用成本。
杨安对记者表示,在天然气“全国一张网”推进方面,国内10万多公里天然气管线,国家管网运营约59%,集团通过省网融入、新建管道、合资合作等方式丰富全国一张网,同时通过交易平台让更多用户使用集团的管输服务。
国际天然气进口层面,杨安介绍,管道气进口方面,当前中俄东线已成为全球单一管道输送能力最大的一条管线,2024年底实现了380亿方天然气输送量;中亚管道及西气东输一二三四线承运了从土库曼斯坦到中国的天然气;中缅线将海气从缅甸输往中国西南部地区。在LNG进口方面,截至2024年底集团累计接卸的7000万吨LNG,解决了我国冬季天然气调峰、资源保供和供应多元化问题,给国内燃气发电企业及沿海地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低成本清洁能源。
展台上,三项创新技术应用引起与会者关注。
LNG接收站一键启停技术在国家管网集团LNG接收站应用过程中,使单船接卸时间减少2.5小时,接卸效率进一步提升;盐穴储气库声纳测腔仪在天然气环境下最大测距达70米,卤水环境中最大测距更是高达240米,产品性能国际领先。大型长输天然气管网在线仿真系统破解了制约我国大型油气管网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管网仿真工业产品的空白,保障了能源数据安全与自主可控,为智能管网建设和能源转型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各项核心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国际企业展区也是大会亮点。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聚焦天然气全产业链创新,展示了碳捕集与封存、生物甲烷制备及可再生能源耦合等技术突破,凸显其在低碳技术研发与产业链协同上的创新深度,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