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快讯 > 宏观要闻 > 正文

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一周年:754家上市公司获贷款超1500亿,有地方银行正积极争取资质

2025-10-17 来源:财联社
宽屏阅读 字体大小: T | T

财联社10月17日讯(记者 彭科峰)2024年10月18日,央行等三部门正式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

时光如白驹过隙。在经历过修订和更新后,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已经迎来落地一周年的时刻。那么,过去一年来,在这一工具支持下,21家全国性银行累计发放了多少专项贷款呢?业内对这项政策是如何看待呢?

754家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涉及银行贷款超1500亿元

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核心机制是通过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低息贷款,鼓励企业回购和股东增持。依据Wind数据,财联社记者梳理统计发现,新政发布以来,截至2025年10月17日,累计有754家各类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增持专项贷款的项目信息,涉及金额约为152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专项再贷款最初的设定期限为1年,后来有关部门结合市场关切不断优化政策工具,延长贷款最长期限至3年。而从Wind数据来看,754家企业和银行合作的此类贷款期限绝大部分均为3年期,少数为1年期或2年。

目前,大部分上市企业并未对外披露从银行获得专项贷款的年利率,但从公开信息来看,目前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利率均在2%左右,很多甚至下探至2%以下。显然,这一利率相比常规类商业贷款具备明显优势。

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曾在官网发布文章称,积极推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落地。“截至2025年3月末,全省银行机构为26家上市公司或其主要股东专项授信135.6亿元,已为8家上市公司或其主要股东发放贷款15.5亿元,加权平均利率1.98%。”

多家银行实际发放贷款已突破百亿

财联社记者从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 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政策出台后,国有行、股份行迅速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业务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贷款业务。

比如,工商银行第一时间组建由前中后台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政策下发8个工作日即完成首批投放。中信银行第一时间发布产品制度,成为全市场首批完成回购增持再贷款的业务银行,去年10月20日,该行与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成功落地市场首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业务。

此外从公开信息来看,年内已经有多家银行通过公众号、官网等途径公开发布了了此类专项贷款的信息。

比如,工商银行此前披露,已累计支持及储备项目近400笔,涉及交易金额规模超千亿元,覆盖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多个板块。中信银行披露,已与近百家上市公司达成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作意向,储备项目金额超过300亿元。农业银行披露,为“三农”、先进制造、绿色金融等多领域53家上市公司提供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服务,贷款签约金额超150亿元。

财联社记者从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相关人士了解到,目前一些银行实际投放的贷款基本都在百亿元左右,部分头部银行已突破150亿元。

民营企业获得银行青睐,制造业成信贷大户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政策出台后,首批获得贷款授信和投放的企业大部分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不过随着政策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民企也获得了这一政策的支持。

依据Wind数据,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回购增持贷款的使用群体中,民营企业的占比已达50%左右。比如,9月上旬,雅戈尔最新公告称,公司取得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明州支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承诺贷款额度为不超过8.64亿元,贷款期限3年,贷款用途为专项用于回购公司股份。

此外,相关人士向记者指出,从涉及领域来看,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企业较为受宠,还有银行超过七成的专项贷款投向制造业领域。

从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转型贷款的时间来看,去年底、今年初为集中发布相关信息的窗口,今年下半年以来,此类公告明显减少。对此,有银行人士也向记者指出,近期该机构洽谈合作的回购增持转型贷款的项目相比年初有所减少,一些企业积极性减弱。“可能和今年资本市场持续走高有关,一些公司的股价相比去年涨幅明显。”

有地方银行正积极争取资质

央行此前指出,回购增持再贷款的工具首期额度3000亿元。不过,2025年5月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合并后总额度提升至8000亿元。根据规则,商业银行发放符合条件的贷款,央行可按贷款本金100%发放再贷款。对比Wind数据来看,显然未来银行投放此类贷款还有相当的想象空间。

正因如此,至少两家地方城商行人士在接受财联社记者调研时明确表示,希望该政策后续能够进一步优化机制设计,适当扩大参与银行的数量和资格,将更多实力雄厚的地方银行纳入其中。

其中一家上市城商行相关人士进一步指出,该行目前正在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希望能够获得向上市公司发放回购增持贷款的资格。一方面,如果能够跻身其中,意味着该行又能获得一项稀缺的资质,“某种程度上对银行自身来说也是一种荣誉”;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相对而言都属于行业的领头羊,该行也希望借助此项政策和他们达成更多后续合作,进一步开拓市场。

转载声明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亦不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入市依据。凡据此入市者,风险和责任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该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者不希望被转载的,请发送邮件到website@citicsf.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