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快讯 > 期市要闻 > 正文

今日有色要闻 | 中国8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3.8%;印尼8月精炼锡出口降至近两年相对低位

2025-09-15 来源:财联社
宽屏阅读 字体大小: T | T

重点关注

1. 印尼8月精炼锡出口降至近两年相对低位

2. 国内市场电解铜现货库存较11日增0.89万吨至15.79万吨,库存小幅增加

3. 中国8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3.8%

4. 紫金矿业阿根廷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投产

行业资讯

印尼8月精炼锡出口降至近两年相对低位

印尼贸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尼8月精炼锡出口量为3246.46吨,同比减少49%,环比下降14%,连续三个月回落。印尼锡自出口窗口关闭以来,出口数量持续下滑,8月出口降至近两年相对低位。

国内市场电解铜现货库存较11日增0.89万吨至15.79万吨,库存小幅增加

据Mysteel,截至9月15日,国内市场电解铜现货库存15.79万吨,较8日增0.75万吨,较11日增0.89万吨;上海库存10.11万吨,较8日降0.18万吨,较11日降0.11万吨;广东库存2.33万吨,较8日降0.07万吨,较11日增0.12万吨; 江苏库存2.69万吨,较8日增1.06万吨,较11日增0.98万吨。国内电解铜库存小幅增加,其中上海市场近期进口虽仍有所到货但对比前期表现减少,且国产货源到货依旧有限,但铜价高位运行,下游采购需求提升空间有限,库存小幅下降;然江苏市场临近交割,交割货源周末大量集中交仓,部分仓库仓单增加明显,因此库存整体表现增加。

中国8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3.8%

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8月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698万吨,同比增长3.8%,1-8月累计产量为5432万吨,累计同比增长3.1%,其中8月份产电解铝量为380万吨,同比减少0.5%,1-8月电解铝产量为3014万吨,累计同比增长2.2%。

紫金矿业阿根廷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投产

据紫金矿业消息,阿根廷当地时间9月12日,紫金矿业旗下锂业科思3Q锂盐湖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投产仪式在卡塔马卡省菲安巴拉市举行。据了解,当前,二期项目许可审批等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规划碳酸锂产能4万吨/年,两期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能预计达6-8万吨。

市场观点

机构一:政策预期回温,铜价震荡上行

上周内市场情绪从美国衰退预期中逐渐走出,进而再次转向美联储降息预期,以及降息预期后的国内稳增长政策预期,价格由弱转强,价格也突破80000元/吨的整数关口。从国内需求反馈来看,金九银十暂未得到体现,下游畏高情绪下采购相对谨慎,社会库存不去反增,加大了多空间的分歧,内外持仓均有增仓表现可见一斑。美联储议息会议即将到来,降息25个基点几乎完全定价,市场关注在于是否是利多落地表现,届时若美股出现大幅回落表现,可能会带动有色市场情绪偏弱,因此该时间节点前后波动率预期加大下多看少动,投资者应关注铜市能否迅速调整节奏,在国内稳增长政策预期及旺季需求带动下补库预期仍有可能推动价格继续反弹。

机构二:美联储年内有望降息三次,黄金白银屡创新高

上周美国通胀数据陆续出炉,PPI环比转负、CPI环比略高于预期,生产端的通胀压力有所缓解,消费端价格上涨主要受汽车、服装及住房成本推动。就业数据方面,美国当周初领失业救济人数创近四年来高位,进一步印证劳动力市场显著降温。市场加大美联储降息押注,年内有望降息三次,贵金属延续涨势,COMEX黄金期货突破37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COMEX白银期货突破43美元/盎司,创2011年以来新高。本周重点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在通胀温和上涨、就业疲软的情况下,预计9月降息即将落地。中长期基本面角度看,关税成本逐步转嫁至消费者,仍需关注下半年通胀超预期、降息概率回调的风险;随着美国债务规模持续扩大,投资者对美元资产信心下降,叠加地缘政治因素扰动,央行与投资者增持贵金属,金融和避险属性为贵金属提供底部支撑,预计未来延续震荡上行。

机构三:旺季需求和潜在供给扰动对当前锂价形成支撑

今日碳酸锂主力2511合约收涨2.31%至72680元/吨,持仓30.94万手,日增仓44手,今日盘面价格继续向上反弹。现货价格基本持稳,电池级碳酸锂均价7245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70200元/吨,现货升水回落。

下游旺季备货情绪较好,国庆节前存在备货预期,旺季需求和潜在供给扰动对当前锂价形成支撑。平衡方面,在枧下窝不复产的预期下,九月十月维持去库趋势。另一方面,需求增速逐渐见顶,9月增速较8月放缓,使得价格上行空间被压缩。展望后市江西矿证在930前难有定论,需求旺季下基本面修复,现货情况好转,预计碳酸锂价格维持震荡运行。

转载声明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亦不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入市依据。凡据此入市者,风险和责任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该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者不希望被转载的,请发送邮件到website@citicsf.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