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快讯 > 宏观要闻 > 正文

法院下令清盘 粤系房企天誉置业港股生涯落幕

2025-11-25 来源:财联社
宽屏阅读 字体大小: T | T

财联社11月25日讯(记者 李洁)曾经在广州高端豪宅市场拥有一席之地的粤系老牌房企天誉置业,在债务重组失败后,正式走向被清盘的结局。

天誉置业(00059.HK)日前披露,百慕达法院正式对天誉置业颁布清盘令,委任EYBermuda Limited的Michael Penrose、安永企业财务服务的苏洁仪与刘韵文及EY Cayman Ltd.的Joel Edwards担任临时清盘人,依据1981年百慕达公司法第175章行使职权。

“法院通常会委派清盘人组成清盘组进行清盘,清盘过程中将不再开展经营活动,清盘人会变现公司资产、裁定债权人的申诉,并从清盘产业中分配给债权人。一旦公司完成清盘,清盘人将向法院申请免除清盘人的责任、解散公司。考虑到被清盘公司严重资不抵债,清盘后对公司股东及相关债权人影响较大。”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向记者表示。

重组失败

天誉置业并非骤然被清盘,而是在流动性危机中挣扎了三年之久。

2022年6月,天誉置业首次公开承认,公司面临“史无前例的巨大流动性压力”。当时,该公司一笔3.4亿港元的有抵押借款未能偿还,触发境外债务交叉违约。

为化解危机,天誉置业于2022年8月开始推进债务重组。然而,经过两年半的努力,这项重组计划最终落空。2025年2月3日,天誉置业宣布终止重组支持协议,坦陈“不存在成功完成相关计划的合理前景”。

“尽管公司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做出了努力,但公司仍未能获得任何资金来支持重组及解决公司财务问题。”天誉置业董事会直言,即使能获得重组资金,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情况下,公司业务已恶化,无法按最初计划产生预期的销售收益。

此外,2025年2月,天誉置业董事会发生“大换血”,公司实控人余斌等核心成员辞任,决策层动荡直接动摇了债权人对公司履约能力的信任,成为压垮重组的最后一根稻草。

天誉置业方面当时表示,董事会确实相信公司的重组已不再可行,并认为百慕达法院在聆讯上颁令对公司进行清盘才符合债权人的最佳利益。

“当前部分出险房企进行债务重组,存在较多困难。一是商品房销售额显著下滑,房企销售回款艰难,现金流紧张,削弱偿债基础。因资产价格下行,可用于抵押或处置的资产价值缩水,增加了债务重组的难度。二是债权人诉求多样,难以就削债比例、还款期限等关键条款达成共识。”刘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截至目前,天誉置业仍未公布2024年全年业绩,其最新业绩公告为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

按其公布的财务数据,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仅4.39亿元,同比下跌56.95%。期内,公司合同销售额只有2400万元,同比下跌96%。

截至2024年6月30日,天誉置业总资产约205.52亿元,总负债约236.57亿元,净资产为-31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现金流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天誉置业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6550万元,而其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约133.26亿元。同时,因资金水平低到甚至无法支付审计费用,导致其未能开展2024年年终审计工作。

被清盘之后

随着法院颁布清盘令,这家已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多年的老牌粤系房企,即将走到资本市场的终点。

公开资料显示,天誉置业是由余斌在1996年创立的房企,曾以高端住宅开发在广州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开发了广州天誉半岛、广州天河威斯汀酒店等地标项目。

余斌曾通过资本运作,拥有两家上市房企——天誉置业和从许家印手中接过的“琼能源”(后更名为绿景控股)。然而,绿景控股已于2022年退市,如今天誉置业也步了前者后尘。

而天誉置业也正式进入除牌倒计时阶段。根据公告,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应通过电子邮件联系联合临时清盘人。清盘人将依法对公司资产进行清算,并按照法定顺序偿还债务。

“未来,天誉置业将在资产处置、债务清偿,最终完成清算后正式解散,并从香港联交所退市。”一家房产机构分析人士向记者指出,法院颁令后,联合临时清盘人将主导资产处置进程,天誉置业境内的项目及境外资产将进入折价拍卖程序,优先用于偿还担保债务。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天誉置业在中国内地持有的17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均存在抵押情形,总可售建筑面积约710万平方米。

“天誉置业的案例印证了房企化债宜早不宜迟的规律,在这两年半的重组进程中,资产价格持续回落导致资不抵债缺口扩大,最终会错失自救窗口。”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表示,这也是对当前房企化债的警示,在市场调整期,时间越久资产价格可能会越低,很可能会出现资不抵债,使企业难以脱困。

转载声明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亦不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入市依据。凡据此入市者,风险和责任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该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者不希望被转载的,请发送邮件到website@citicsf.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