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
1. 6月国内电解铜实际产量114.79万吨,环比增加0.54%
2. 6月国内精锡产量为14240吨,环比下滑2.93%
3. 国内市场电解铜现货库存较3日增1.81万吨至14.75万吨,库存增加明显
4. 几内亚上半年铝土矿出口创新高,同比增长36%
行业资讯
6月国内电解铜实际产量114.79万吨,环比增加0.54%
Mysteel调研国内58家电解铜生产企业,涉及精炼产能1648万吨(含2025年新增产能)样本覆盖率98.93%得出:2025年6月国内电解铜实际产量114.79万吨,环比增加0.54%,同比增加17.14%。1-6月国内电解铜产量累计为662.76万吨,同比增加13.16%。 另据调研企业的生产计划安排来看,2025年7月国内电解铜预计产量116.79万吨,环比增加1.74%,同比增加16.93%。1-7月国内电解铜预计产量累计为779.55万吨,同比增加13.71%。
6月国内精锡产量为14240吨,环比下滑2.93%
据Mysteel调研国内20家锡冶炼厂(涉及精锡产能31万吨,总产能覆盖率97%)结果显示,2025年6月精锡产量为14240吨,环比下滑2.93%,同比减少7.69%,2025年1-6月精锡累计产量为8.72万吨,累计同比减少1.95%。冶炼厂6月开工率为56.8%,6月大部分企业基本都维持正常生产,部分企业出现检修减产的情况。
展望2025年7月份,预计国内精锡产量在14000吨左右,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市场锡矿等原料供应依旧偏紧,多数样本企业反馈原料采买困难,且当前锡精矿加工费对大多数企业处于亏本状况,不少样本企业考虑降低开工来维持运行。
国内市场电解铜现货库存较3日增1.81万吨至14.75万吨,库存增加明显
据Mysteel,截至7月7日,国内市场电解铜现货库存14.75万吨,较30日增2.40万吨,较3日增1.81万吨;上海库存10.05万吨,较30日增1.23万吨,较3日增0.95万吨;广东库存2.23万吨,较30日增0.48万吨,较3日增0.36万吨; 江苏库存1.59万吨,较30日增0.52万吨,较3日增0.35万吨。国内电解铜库存增加明显,其中各市场均表现不同程度增幅;近期部分冶炼厂发货增加,国产货源有所到货,且进口铜亦有部分清关流入,加之下游消费难有提振,仓库出库量有限,库存因此延续累库趋势。
几内亚上半年铝土矿出口创新高,同比增长36%
据外媒,2025年上半年几内亚铝土矿出口量同比增长36%至9980万吨,创历史新高。中国企业的强劲需求成为主要驱动力,中资公司控制该国超60%的出口份额。其中SMB集团出口3120万吨(占总量的31%),中铝、CDM-CHINE等企业合计贡献1480万吨。出口增长得益于港口多元化战略,Dapilon/Katougouma等新枢纽处理了55%的货运量,缓解传统港口Kamsar的拥堵。这一成绩是在几内亚军政府实施严格矿业整顿的背景下取得的。GAC、KIMBO等多家矿企因合规问题停产,导致其出口量归零。
市场观点
机构一:锡短期供需紧平衡状态难改,预计维持区间震荡
7月7日,沪锡主力合约收于263520元/吨,跌幅2.03%,核心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升温,临近7月9日“对等关税”政策落地窗口,市场担忧若有较高关税税率实施,将直接影响经济,或有一定避险逻辑,观察到有色表现普遍下行。
二是需求端疲软持续压制,光伏7月排产环比持续下降,抢装潮结束后需求明显降温,华东地区光伏锡条订单显著下滑,直接加剧锡焊料需求压力;叠加消费电子、家电行业进入传统淡季,华南地区电子终端因锡价高位观望情绪浓厚,采购仅维持刚需,终端市场疲态进一步凸显。
后市展望:尽管市场对远期供应宽松存在预期,但短期供需紧平衡状态难改,锡价韧性仍存,预计维持区间震荡。后续需重点关注关税政策落地结果、海外供应恢复节奏及国内冶炼原料紧张程度的边际变化。
机构二:目前多晶硅虽表现偏强,但仍有磨底预期
本周第一个交易日,市场整体走势较为疲软。在供给侧改革预期提振下工业品种价格反因现实基本面无明显改善,持续性有限,市场仍回归到“强预期、弱现实”格局中。
目前产能品种行业更多集中在中下游制造业和新能源领域,与2016年那轮供给侧改革不同,当前政策更强调市场化出清。同时,目前内外需求偏弱,经济缺乏有力支撑,宏观层面难以推动系统性行情,只能小步慢走、渐进式推进去产能。
当然,新供给侧改革可能路径不同,但仍可以相信政策后续会继续推进落地。上周的品种表现来看,多晶硅反市场情绪修复明显,期货盘面一度涨停,今日走势也整体偏强。高层频繁释放信号,光伏产业供改势在必行,政策力度无需质疑,但落地时间或将成为下一阶段博弈焦点。
从现实基本面看,多晶硅供应压力依旧,库存高位,下游硅片环节持续减产但未能有效改善供需失衡,短期现货价格虽有调涨,但议价权仍在下游手中,价格传导难度较大。展望下半年,在当前基准假设下,多晶硅库存预计虽延续去库,但需求环比趋弱,库存天数可能回升。若政策年内能够落地,有望扭转行业颓势,否则行业负反馈压力仍将持续。目前多晶硅虽表现偏强,但仍有磨底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