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快讯 > 期市要闻 > 正文

今日有色要闻 | 政策预期提振市场情绪,工业硅大幅上涨

2025-09-19 来源:财联社
宽屏阅读 字体大小: T | T

重点关注

1. 成本驱动上游普涨,组件需求疲软引价格分化

2. 镍豆产硫酸镍成本下降,生产即期利润亏损有所缓和

3.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国内氧化铝企业提锂项目加速推进 将形成规模效应、不可小视

4. 铜价止跌回升,上海电解铜成交表现一般

行业资讯

成本驱动上游普涨,组件需求疲软引价格分化

据Mysteel,本周多晶硅企业报价区间无明显调整,头部料企N型致密报价55元/千克,二线料企N型致密报价也调涨至55元/千克,颗粒硅报价51元/千克,随着限售等政策逐步推进,多晶硅企业对于后市仍持看涨预期。本周初头部硅片企业再次报涨硅片价格,各尺寸硅片皆调涨5分/片,183N报价1.35元/片,210RN报价1.45元/片,210N报价1.7元/片。但210RN型号由于库存较大,压制价格,暂无1.4元/片以上成交,企业于本周末调降报价至1.4元/片。电池片价格呈现全面上涨,但不同尺寸之间的价格走势出现明显分化,实际落地情况也略显差异。据调研了解,本周某头部企业报价小幅下调2-3分。其余企业普遍处于观望状态,有下调预期但未落地。而分布式现货市场,尽管大多数头部企业报价维持在0.68-0.70元/瓦,不过为促进出货,实际成交存在0.01-0.02元/瓦的让步空间,大客户交付价约0.66-0.68元/瓦。

镍豆产硫酸镍成本下降,生产即期利润亏损有所缓和

据Mysteel,截至2025年9月19日,价格方面,Mysteel电池级硫酸镍价格上涨,晶体中间价27950元/吨,液体中间价27550元/吨 。9月19日,镍豆生产硫酸镍溶液即期成本为28704.29元/吨,即期利润在-904.29元/吨。本周镍价走低,故而镍豆产硫酸镍成本下降,生产即期利润亏损有所缓和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国内氧化铝企业提锂项目加速推进 将形成规模效应、不可小视

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在发言中表示,从锂电矿物和提炼环节看,我国已形成锂云母提锂、锂辉石提锂、盐湖提锂三种工艺路线,目前碳酸锂生产成本分别为7—8万元/吨、6—7万元/吨、4—5万元/吨。三种工艺产品市场份额分别为22%、47%、19%。此外,不少国内氧化铝企业提锂项目也在加速推进,不久将形成规模效应、不可小视。因此,锂电原料企业应着眼未来发展趋势,理性判断行业规模与供需关系,特别是理性判断新能源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防止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防止下游和终端产品“内卷”溢出的负面影响。要谋划好战略定位,统筹好企业经营与风险防范。

铜价止跌回升,上海电解铜成交表现一般

据Mysteel,铜价止跌回升抑制市场消费,同时持货商看涨后市升水,因此面对低升水时。捂货待涨情绪表现强烈,而下游企业在高铜价下刚仅仅维持刚需补库,少量采购后保持观望为主;后续来看,由于目前国产货源和进口货源到货都相对不多,而国庆长假即将到来,下游企业有节前备货需求,因此后续持货商挺价升水出货,现货升水有望企稳上涨。

市场观点

机构一:碳酸锂短期错配与长期过剩的博弈还将持续

经历了长期的下跌后,产业链对锂价悲观的预期难以调转,虽然9-10月的需求较为乐观,但下游仍然以按需采购为主,并未出现显著的超量补库需求,因此以当前的补库力度推演,14万吨的绝对库存依旧偏高,即使9-10月月均去库4000吨,依然无法扭转过剩的预期,且锂价进入7.5以上,全行业几乎都有利润,会刺激锂资源的供应进一步释放,以及港口和矿山的隐性库存转变为碳酸锂端的线性库存,这也导致了近端的基差也并未明显走强。在供需两旺的市场格局下,未来上涨的驱动主要还是来自供需错配,否则单纯依靠需求难起形成强势的单边行情。此外,四季度江西地区云母矿的最终判定结果会出结论,且会对短期行情的方向起到绝定性的作用。在预期最终落地之前,多空驱动均不明显,预计四季度锂价将维持中枢缓慢抬升,宽幅震荡的格局。

机构二:政策预期提振市场情绪,工业硅大幅上涨

今日工业硅主力收涨3.62%至9305元/吨,持仓31.11万手,日增仓26045手。通过近期工业硅价格受工业硅供给侧政策端影响,市场情绪高涨,同时多晶硅反内卷推进暂未新进展,部分投资者采用多工业硅空多晶硅组合配置。基本面, 本周开工小幅增加3台, 成本端虽硅石价格下降,但石油焦、精煤价格上涨带动工业硅生产成本重心延续上升;需求端多晶硅高价刺激产量,叠加节前备货需求,近期工业硅需求表现良好。

展望后市,反内卷政策预期提振盘面价格,预计工业硅价格近期偏高震荡运行,但目前位置追多存在风险。

转载声明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亦不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入市依据。凡据此入市者,风险和责任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该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者不希望被转载的,请发送邮件到website@citicsf.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