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快讯 > 期市要闻 > 正文

今日有色要闻 | 组件价格弱稳运行,需求疲软与库存压力仍存;下游采购需求提升,国内电解铜表现去库

2025-11-24 来源:财联社
宽屏阅读 字体大小: T | T

重点关注

1. 10月中国原铝产量终值为380.69万吨,同比增长2.68%

2. 组件价格弱稳运行,需求疲软与库存压力仍存

3. 国内电解铜库存去库表现,各市场均表现不同程度降幅

4. 印尼国有铝业INALUM计划建造60万吨的铝冶炼厂,2029年实现投产

行业资讯

10月中国原铝产量终值为380.69万吨,同比增长2.68%

据Mysteel对中国全样本铝厂调研,2025年10月中国原铝产量终值为380.69万吨,同比增长2.68%,环比增长3.44%;铝厂开工率97.47%,同比增长1.17%,环比持平;产能利用率98.05%,同比增长1.72%,环比增长3.44%;日均产量12.28万吨,同比增加0.32万吨,环比增加0.01万吨。

组件价格弱稳运行,需求疲软与库存压力仍存

据Mysteel,光伏组件市场价格维持弱稳态势,主流企业报价未出现大幅调整,成本支撑与“反内卷”政策约束形成价格托底。具体来看,分布式市场表现疲软,主流成交价集中在0.67–0.69元/瓦区间;头部企业坚守报价体系,而二三线厂商受出货压力影响,低价出货现象仍存,个别特价订单突破常规价格区间。市场核心矛盾仍集中于需求端,国内北方集中式项目建设接近尾声,分布式采购意愿低迷,海外需求随冬季来临有所回落,新签订单能见度有限。临近年底,部分厂商为冲刺出货目标加大促销力度,议价空间普遍达0.01–0.02元/瓦,进一步加剧市场内部博弈。短期来看,组件价格将延续弱稳承压,成本支撑与企业挺价意愿可避免价格大幅下跌,但需求疲软与库存压力制约上行空间,市场仍以消化前期订单为主,新单成交节奏缓慢,需重点关注终端需求边际变化与政策落地效果。

国内电解铜库存去库表现,各市场均表现不同程度降幅

据Mysteel,截至11月24日,国内市场电解铜现货库存17.69万吨,较17日降1.76万吨,较20日降1.52万吨;上海库存11.78万吨,较17日降0.50万吨,较20日降0.75万吨;广东库存1.47万吨,较17日降0.36万吨,较20日降0.26万吨;江苏库存4.02万吨,较17日降0.84万吨,较20日降0.55万吨。国内电解铜库存去库表现,其中各市场均表现不同程度降幅;近期铜价重心回落,下游企业采购需求提升,加之周末市场到货入库较少,库存因此去库节奏有所加快。

印尼国有铝业INALUM计划建造60万吨的铝冶炼厂,2029年实现投产

据外媒,印尼国有铝业PT Indonesia Asahan Aluminium(INALUM)首席执行官Melati Sarnita周四表示,公司计划在西加里曼丹建造一座年产60万吨铝的冶炼厂,预计投资近25亿美元,新工厂将使公司目前的产能增加约27.5万吨,计划2029年实现投产。公司正在与新建铝厂的潜在战略合作伙伴进行洽谈,包括主权财富基金Danantara和其他全球性公司。该项目需要1.2GW的电力容量,并计划从国有电力公司或其他供应商处购买电力。

市场观点

机构一:当前碳酸锂盘面价格区间已是年内高点,但当前供需增速错配下价格继续回落同样存在阻力

上周需求的故事继续深化,盘面大幅拉涨至突破10万元/吨,周五枧下窝复产信息叠加交易所限仓,碳酸锂价格于高位快速回落。基本面方面,供应端,据咨询机构,周内港口锂辉石精矿库存环比小幅减少,但总量并无明显波动,矿价方面,锂矿现货报价跟随碳酸锂价格上涨。碳酸锂产量方面,枧下窝复产仍是预期,产量在数据上暂无体现,供应整体保持稳定、小幅增长态势。需求端,11月需求旺季现状基本计价完全,12月下游排产数据将陆续发布,关注其环比变化。

整体来看,上周锂价的快速拉涨实际上存在一定情绪过热的情况,而限仓对涨势做到了适当降温。当前盘面回归的价格区间已是年内高点,但考虑到当前供需增速确实错配,价格继续回落同样存在阻力。后续能否继续上扬需关注需求的长期可持续性、及矿端供应的增速,而短期内暂依赖12月下游正极、电池排产情况。

机构二:矿端原料紧张格局未改,锡价预计延续高位震荡运行

刚果(金)东部地区紧张局势再度引发该国锡矿开采受扰的担忧,刺激盘面走强。基本面上,缅甸锡矿复产缓慢,环比增量有限;印尼截至目前,JFX与ICDX成交量为3275吨。国内方面,锡矿供应依然紧张,冶炼厂产量预计平稳。需求端持续低迷,消费电子需求不振,高价进一步抑制下游采购意愿,企业多以刚需备货为主。展望后市,矿端原料紧张格局未改,而高价位下企业采购意愿偏低,国内社会库存小幅累库,锡价预计延续高位震荡运行。

转载声明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亦不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入市依据。凡据此入市者,风险和责任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该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者不希望被转载的,请发送邮件到website@citicsf.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